排灣族熱愛藝術,其織繡、木雕居臺灣原住民之首。出生在臺東縣太麻里鄉的陳利友妹(見圖),因母親精於刺繡,自幼耳濡目染,也習得一身好手藝。

「小時候,媽媽每天都在幫族人刺繡做衣服,看久了自然而然就會了,國小二年級我就已經幫媽媽的忙了……。」白髮皤皤,說話輕聲細語的陳利友妹說著。十六歲那一年,陳利友妹去學裁縫,從此與針線、縫紉機結緣數十載。

 
一家齊心致力將原住民傳統工藝發揚光大

透過台東太麻里「陳媽媽工作室」的刺繡藝品,我們可欣賞並了解排灣族原住民傳統文化。「百步蛇紋是貴族的祖先」、「頭目專用的太陽紋」、「不同琉璃圖樣有不同的含意」。「陳媽媽工作室」的負責人陳利友妹,投入原住民傳統工藝已有三十多年歷史,細細撫摸作品並訴說每個圖騰所代表的意義。

1999年陳利友妹在兒女的鼓勵及協助下,成立「陳媽媽工作室」。她擅長刺繡、織品,大兒子比亞研究琉璃珠,二兒子則精於木雕…。一家人各有所長,齊心致力將原住民傳統工藝發揚光大。除此之外,她更帶領部落婦女們進行織品等工藝製作,大家一起努力透過產品販賣所得改善生活,更讓傳統排灣族織品文化得以延續。


 
在排灣族的傳統服飾中,不難發現排灣族人常大量使用特定的圖紋展現於服裝、包包,甚至是頭飾之中,而這些用色鮮豔與美麗的圖紋有著甚麼樣的意義呢?

 
 
國立手工藝研究所準備甄選台灣工藝之家,台東縣文化局負責初審遴選推薦,太麻里鄉大王村往金針山風景區路口的「陳媽媽工作室」是首選的工藝之家。 

本名陳利友妹的陳媽媽,原本是排灣族部落內傳統服飾的裁縫師、及編織高手、琉璃珠製作家。 
十年前,她在家中成立工作室,定名「陳媽媽工作室」,現場手工製作傳統服飾、原住民小玩意、手工燒製琉璃珠,隨即吸引觀光客的眼光。